翻阅的美妙在“无用”中!
读 好 点 书 啦
香港|李俊
作 者:李 俊
栏目主编:李建丽
最近居家时间多了,常常听到隔壁太太管教两个儿子。声音随风时断时续,但也大致听得一二。
来来回回的几句话,撕心裂肺地叫:“一味顾住睇片同打机,将来做丐儿。”
“阿边个边个仔咁,你睇人地几叻!”
“再唔温书,第日读唔到大学,都唔知你识做乜野?”
“再唔读好书,第日唔都唔识,点养自己”
“ 唔该你生性D,一堂补习几百蚊,嘥嗮的钱。”几句话是轮流应用的,最后再加固定结束语“读好点书啦……”声音拖长,从窗外飘入。
隔壁太太年纪轻轻嫁了给隔壁先生。我还记得她牵着大仔,怀着细仔,偶尔碰面说一些育儿经,说是要让孩子愉快长大。
言犹在耳,两个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,隔壁太太却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了。
我当然没资格去批评隔壁太太怎样管教小孩。但是,关于“读好点书啦”之事或许也可以分享一二。
但凡好读书者,必是对书有着无限亲近之心。亲近是喜欢,自然而然地接近。
书应是平常的,让人不抗拒的,不受任何限制的亲近。喜欢在文字中踏足的人,可以在阅读中体会自己没有经历的人生,无限延长以及扩大生命的感受和体悟。
偶有触类旁通,获一二心得,感觉突然被书中高人打通任督两脉,说不出的畅快淋漓。
爱书成癖为乐之人,书大多买来收于家中。一来是对作者的遥远致敬,二来也喜欢在书上划线写眉批做记录。只有近在身边的书,才可以这般亲近。翻阅间,感觉和作者在对话,无数名师陪伴左右,随时随处地请教。
当你领悟到这份生命中的小确幸,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极为有趣。
自己买来的书,因为干净。可以挨在床上,或者坐在太阳下看,我觉得远比花几百元找个补习老师上一堂课便宜和有用的多。
我不能说去图书馆或问人借书有什麽不好,但毕竟没有了那份亲近。别人的书必须恭恭敬敬地看,规规矩矩地还,感觉总是少了点什麽。
我的书不借人,也不借别人的书,书放在床边,借来借去也不卫生。偶有特别喜欢的,就买上几本送给同好。
书一定买正版,一定要纸质好,至于有用没用之说,我倒觉得今天看的“无用”书,或者会无意间爲生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野。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,翻阅的美妙在“无用”中。
至于隔壁太太管教孩子时说的“读好点书啦”可能指的是“有用”书,也就是课本。课本读好了,可以考上到大学。一堂补习课几百文,也是为了可以上到大学。
天下父母心,在物质富裕的城市,隔壁太太这样的家长,不会是少数。他们舍得花钱在孩子的学业上,却不太愿意花钱在闲书上,因为“无用”。
我自己从事教科书编辑工作多年,虽然觉得读好课本很重要,但是如果阅读范围仅限于课本的话,也是读不好书的。
因为书没读好,所以没时间看课外读物,集中温习课本。这样的想法,是不是可以达到隔壁太太“读好点书啦”的希望呢?
我个人觉得未必。
广义上来讲,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,不应该仅限学习成绩,更多的是作爲人的自我管理能力,以及对事物的创造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力。
美国心理家罗杰斯指出: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的独特质量,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,是唯一真正的学习。而这正是全人教育的理念基础,或许也是众多的隔壁太太对自家小孩“读好点书啦”深层的期许。
如若仅仅为考试而读书,把“读好点书啦”当作口头禅,用在管教甚至是指责、打骂作为鞭策的语言,极可能造成阅读排斥心,更加不利于学习。
眼见隔壁太太也常常带两个孩子去图书馆看书,每次总是借了一大堆书回来。虽然也没什麽不好,但是如果少上一堂补习课,买几本书,请几位良师益友回来,让孩子每天得以亲近在上面写写画画,久而久之,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阅读。
有人“爱书如命”,书上干净无比。这点我的意见正好相反,让孩子在书上做记录,和书做朋友,这些朋友将见证他的成长轨迹。
多年前,我去一位朋友家,她家里的书堆得到处都是,甚至洗手间也有个小书夹。当时我曾和朋友打趣说:这些书将见证一个天才小孩的成长。
事实证明,通过大量无目标性地阅读,她的孩子发现自己迷上建筑,然后转向有目标性的培养。
现在这个当年疯狂读书的孩子,年纪轻轻已经开始负责一些国际项目的开发设计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那个孩子结婚时,特别提到:感谢妈妈在她的成长过程中,让她一直拥有大量的阅读时空,才会有今天的她。
我说这件事情是想强调,让孩子随时随地阅读的重要性。孩子的阅读空间也不要仅限于书房、书桌或是家中,任何一个角落都应该是一个小小的阅读空间。
要知道,这是通往黄金屋的魔法变换空间,而阅读是唯一可以开启幼小心灵的金钥匙。除了随时随地学习,适当有针对性、啓发性的提问也非常重要。
如果条件适合,隔壁太太可以试试和孩子共同阅读,然后一起讨论,这样的时光一定是妙不可言的,完全可以逐渐培养孩子“读好点书啦”的能力和自觉性。
除了随时阅读很重要之外,理解能力也是关键之一。
理解力不够,除了会导致语文能力不够强,也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科目的成绩,很多孩子缺乏普通常识,看一道题目或一篇文章,常常弄不清楚内容在说什麽,题目要求什麽,常常答非所问,直接影响成绩。这也是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和适当的引导所造成的。
理解力不够或者片面,基础根基没有做好,审题不周、思考能力不足,往往会延伸到之后的中学学习中。也是为何每一次香港中学文凭试(DSE),中文科长期被称爲“死亡之卷”的缘故。
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,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,只有充分阅读才会领略其中风景。读书可以让我们增广见闻。
例如,推理悬疑类读物,可以帮助培养和锻炼思考、推理、观察、判断等综合能力。历史书,可以增进对古往今来的了解,辨别当下的是非。天文地理的书,可以让我们知道天地之间,浩瀚宇宙的奥秘。文学让我们净化心灵,科学让我们头脑敏捷等等,这些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。
在这个基础上,孩子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的志趣和日后的道路。(阅读也不仅仅限于纸本书或是电子书,看电影甚至是打电玩等都是广义上的阅读,如果加以适当的选择和辅导,都可以帮助学习。)
另外,得罪讲一句,如果一个家庭,藏书量不足,家长自己也不看书,那么要求孩子“读好点书啦”似乎也难。
学习是不断模仿和练习的过程,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。
阅读过程中,一味追求咬文嚼字专注细节,追求标准答案,这样同样会扼杀了学习者的不同观点和想象力,也无法帮助孩子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。
知识的获取在于不断地累积和练习,需要随时随地阅和读,没有长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,以及一定的阅读量,不可能凭空学会某些知识。
我还想说一句和这篇文章没有太大关系的题外话:不管成绩好坏,不要用成绩推开孩子。
相信隔壁太太聪慧。关于罗嗦的“读好点书啦“也纯属邻里闲话,略过无妨。
文/李俊